X

扫一扫进入QQ群

机构简介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是经省委编委批准,由原湖南省地质调查院为基础并整合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档案馆共同组建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和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综合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承担放射性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和研究开发利用,为地质工作规划部署和业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1.编制数量及人力资源。省委编委核定我所事业编制1200人。目前在编职工400名,其中:中高级职称268人(研究员级高级16人、高级121人,中级职称13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者276人(博士后2人、在站博士后2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75人),建筑设计、测量测绘、工程勘察、城乡规划等注册师26人。现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曾志芳)、全国地质填图科学家1名(柏道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1名(曹创华)、中国地质科技银锤奖及金罗盘奖获得者2名(彭和求、文春华)。曾先后有8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150余人次获得厅局级以上奖励,200余人次入选全国或全省地质矿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地理信息、档案管理等领域评审专家。

 

2.学科建设及服务领域。拥有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地理测绘、自然资源调查及权益研究、自然灾害(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三维空间建模、地质档案管理及开发应用、地质测试分析、工程检测等地球科学门类。拥有区域地质、固体气体液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化学勘查、水工环地质、工程勘察施工、地理信息与遥感解译、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国土空间规划等乙级资质以及国家计量认证的地球化学全分析、CNAS地质测试分析等资质。拥有数字填图、大地测深、三维空间建模、无人机航测、地质测试分析检测等高精尖生产科研设备1000余台套,能充分保障现代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放射性地质工作需要。

 

3.科技平台及创新团队。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进站院士裴荣富,协助院士毛景文)、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单位中南大学,学科指导邵拥军等)、土壤与生态修复联合实验室(合作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校院合作基地(合作单位中南大学)、产学研基地(合作单位湖南科技大学)等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博士/博士后领衔的雪峰造山带及邻区地质结构与演化研究”“湖南关键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研究”“湖南城市地质调查研究”“湖南生态与农业地质调查研究”4个科技创新团队。

 

4.主要业绩及集体荣誉。圆满完成国家/省级地质项目和科研专题1000余项,实现了湖南省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近半覆盖;实现了以千里山骑田岭、锡田、南岭、花垣凤凰等地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找矿突破;牵头实施了全省金腰带找金勘查突破、稀有金属高效勘查开发、三稀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及三维地质模型建设、15万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抗旱找水勘查、11万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全民所有制自然资源权益研究等重点工程;承担完成了长江经济带湘江流域湘潭市本级及谭家山煤矿区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湘潭锰矿综合修复治理、湘江流域竹埠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深度参与了中南四省(河南、湖南、湖北、广西)涉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取得了一批以湖南第一代《区域地质志》《区域矿产总结》《区域地层总结》《岩浆岩总结》《古生物图册》《岩石矿物结构图册》《城市地质图集(21个城市)》,以及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 湖南卷》《中国矿产地质志 湖南卷》《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洞庭湖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湖南省区域地质/矿产/水工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数据库》等为代表的重大科研成果,部分地质成果达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100余项,为湖南地质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矿产资源大省”“生态锦绣潇湘作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100余项,曾获得国家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国家A类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全国优秀省级地质调查院”“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集体”“ 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单位”“湖南省特级档案管理单位”“ 湖南省一级档案馆”“湖南省省直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机构资质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 机构资质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联系方式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898号
电话: 18608486086
联系人: 刘天一
传真: 暂无
邮编: 410116